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年第9期
编号:13134026
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检验与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9期
     3.2 白细胞形态异常的诊断价值

    许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都会引起白细胞量和质的变化[6]。当观察到粒细胞出现中毒颗粒、空泡、杜勒小体提示可能有感染、恶性肿瘤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提示寄生虫感染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18]。当出现异型淋巴细胞提示有病毒感染,>10%可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掌握异型淋巴细胞的形态特征,及时向临床报告提供诊断依据。观察到异常早幼粒细胞,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更重要,因此病治疗的特殊性,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能很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如白细胞数较高,观察到粒系从原始到晚幼粒各阶段幼稚细胞,同时易见嗜酸及嗜碱细胞,可能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当出现原始细胞,可见巨幼样变、环形核、双核、颗粒减少粒细胞、PeLger-Huet样畸形核异常粒细胞等考虑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涂片中原幼淋巴细胞<10%,以成熟“小足球样”淋巴细胞为主,可考虑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淋巴瘤。血涂片出现各种白血病细胞、淋巴瘤或骨髓瘤细胞等,可为血液病的诊断提供线索,但单纯外周血涂片检验并不能确诊血液病,需结合外周血涂片检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骨髓病理学、细胞化学染色、免疫细胞化学、分子生物学的结果综合分析,作出准确的诊断。

    3.3 血小板异常的临床诊断价值

    血涂片中血小板的形态学及数量的改变对血小板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19]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47 字符